紫砂歷史
紫砂可以追溯到何時,可以說在紫砂行業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題目。但是,在明清時代的史籍中曾有記載,明代弘治正德年間,居于金沙寺的陪讀書童供春是紫砂文化的鼻祖。在嘉慶到隆慶年間,又有“名壺四大家”之稱的時鵬、元暢、趙梁、董翰幾人繼供春之后,技術精湛、工藝精巧,名聲大起,一舉成名。紫砂文化中從不缺少名人藝術。例如:萬歷年間的“壺家妙手稱三大”以及時大彬、李仲芳這樣的技藝超群的名工巧匠、文革時期的“文革壺”、還有現代的著名一代宗師顧景舟大師。這是都是對紫砂歷史發展最好的詮釋。
紫砂壺的實用美
紫砂壺不僅僅是因為紫砂泥土中含有大量的優質成分,更是因為紫砂壺在現實中具有很大的實用性。
其一:壺宿雜氣,去茶渣,倒滿開水鼓蕩卸出,即沒冷水中,急出除之,元氣復已。
其二:砂壺砂質傳熱緩慢,保溫性強,提握撫摸不感炙手,且有健身作用。
其三:紫砂壺胎具雙重氣孔結構,冷熱急變性好,寒天注入沸水,不會脹裂,溫水燉燒、烹蒸無需擔心開裂。
其四:紫砂壺使用經久,滌拭日加,自發暗然之光,入手可鑒,真是久且色澤光明。
其五:紫砂壺易吸茶汁,內壁不刷而無異味,壺經用久,增積茶銹,定量注入沸水也有茶香,茶銹經生物化驗內含灰黃霉素成份,有消炎清毒之作用。
其六:紫砂壺形制又有高矮之分,按茶沏泡之理,高壺宜泡紅茶,紅茶在焙制中是經發酵,不避深悶,高壺沏泡更香濃。矮壺宜泡綠茶,綠茶在焙制中未經發酵,不宜深悶,故扁壺泡綠茶則保持澄碧新鮮的色、香、味。
其七:用壺、養壺、壺面不可涂油,用壺不可用口直接對壺嘴去吮,這樣保持自然光,保護茶壺泡茶不失原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