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興紫砂壺是我國獨有的藝術品,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,自明末以來,紫砂作品以深邃的文化內涵和精湛的工藝特色,優良的實用功能,深受皇室、達官貴人、文八墨客的喜愛,追捧和參與。
但自明代以來,紫砂由于是陶瓷體系中一小胎,數量小,未受到歷代鑒賞大家的重視和研究,故實用型鑒定著作和文獻資料極少,地下出土確有紀年墓葬器也很少,而且近代出版的紫砂鑒定書又多是以少量的博物館藏品為例,大量著作類同,實在不能反映500年歷史的紫砂器真實面貌,同時紫砂作品又是一個極富個陛化的產物,各時期的外形胎骨、工藝風格、款識干變萬化各不相同,沒有極明確的標準,所以鑒定其年代和作者的真偽一直困擾著收藏者,成為久而未決的問題,也使收藏者望而卻步。
近二十年來,瓷庫中國專家不斷對紫砂藏品的泥料、工藝、造型等從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研究、分析、對比,并結合前人的經驗,發現紫砂的真偽鑒定還是有一定規律可循。而對于剛剛踏入紫砂收藏界的人來說,更要注意以下三點。
剛開始收藏紫砂壺的人們,要記得避免貪便宜、貪圖名家的響頭、切忌考慮過多。首先,初學者不要貪圖便宜,購買一些劣質壺回來,像林老伯一樣,就是因為貪圖年份,然后聽信一些商家把紫砂壺的歷史年份吹得天花亂墜,以為自己購買到劃算的紫砂壺。
其次,不要貪圖名家的響頭,而是要多看一些紫砂壺真跡,多看少下手購買,只有履歷夠了以后才能夠分辨得清紫砂壺真偽哦。
最后,不要考慮過多,不要對那些所謂的泥質構成太過追求,因為聽信這些泥質多好多好的人很多時候是會上當受騙的。一把好壺最終還是和茶是分不開的,你的泥質再好也躲不過要沖泡茶葉,只有壺身構造好,能夠沖泡茶水這樣才是最基礎的,你的泥質再好無非也是紫泥、紅泥,不要相信偏門的泥質構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