彈指論交四十年,
紫泥一握玉生煙
幾會夜雨烹春茗,話到滄桑欲曙天
即便是顧景舟的壺在紫砂收藏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情況下,他也不賣壺。所做之壺,或交廠里,或贈摯友。每一把壺上,都有他“不妥協”的綿綿浩氣。依附于壺上的傳奇,則太多太多地隱藏于紫砂江湖的無數暗角。
“交換”一詞,在顧景舟看來,與交易一樣,是厭惡的。一次,時任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、宜興籍著名書畫家尹瘦石,托人給顧景舟送了一幅自己的畫。奔馬題材,畫上跋文,風趣生動,有“以畫換壺”之戲言。顧景舟看了,心中不悅,說,我的壺,從來不做交易,乃將畫擲之一旁。當時,他對尹瘦石還不太了解。在文藝界,尹瘦石口碑甚佳。他景仰顧景舟這位老鄉,贈畫完全是投桃報李,作為藝術交流,而非商業性的“交換”。當顧景舟了解到尹瘦石的身世和為人,敬重之心頓生,便精心做了一把三足乳鼎壺,回贈于他。
嫉惡如仇。在顧景舟的性格里,基調非常鮮明。
他一直想收藏一套《中國美術全集》,有一個茶壺商人得知后,千方百計弄了一套,用板車拉著,送到顧家。顧景舟站在門口,看清來人是誰,硬是將其拒之門外,那送書的人,進退不得,場面弄得很尷尬。幸好有位臺灣朋友在旁,把顧老勸進家門。顧景舟說,此人為何送書給我?無非要跟我做交易,拿我的茶壺去賣高價??深櫮橙瞬粣坼X。
顧景舟先生是中國紫砂界公認的紫砂泰斗。他以精湛的技藝,“壺不驚人死不休”的精神,創作了一大批紫砂藝術精品。他不僅有高超的技藝,還有一顆慈悲的心。
1990年,宜興主辦第二屆陶藝節前夕,作品被盜。警方破案,案犯原是兩個賭錢輸了的小青工。根據當時“嚴打”的形勢,這是死罪。顧景舟聞之大驚。他先是托人求情,給他們一個悔過的機會。如果還缺什么壺,他可以補上??墒?,當局口氣很硬,一定要殺雞儆猴,以正視聽。顧景舟聞之病倒了。他對身邊人說,沒想到,我造之壺,竟然禍及性命,真是造孽啊。他以抱病之軀,寫下言辭誠懇的請愿書,其中一段是這樣寫的:
顧某之壺,無非摶泥小技
深蒙社會錯愛,浪得虛名
縱使壺值千金,亦不值一命之屑
……
普天之下,生命最為寶貴
若以顧某之壺,奪年輕之命
則顧某寢食難安
萬請政府給他們悔過機會
浪子回頭,迷途知返
生命為重,刀下萬慎
顧景舟惜壺如命,在制壺過程中融入了太多的感情,專注的態度,極致的工藝,顧景舟的一生都在恪守著這份崇高的工匠精神。
不愛錢的顧景舟,積蓄并不多。據徐秀棠回憶,1982年,有一次他和顧景舟去上海,辦完事,在一個家具店里選沙發。顧景舟頸椎不太好,他喜歡那種高靠背的沙發,頸脖枕在靠背上,可以舒服些,但是,高靠背沙發價錢貴。顧景舟猶豫了好久,最后還是買了低靠背沙發。徐秀棠當時很感慨,跟顧景舟開玩笑說,顧輔導啊,你只要肯賣一個壺嘴,沙發錢就來了啊。他卻不以為意。
歲月流轉,在巨匠留下的痕跡里我們辨識著一位傳統士大夫的雍容氣質,也看見了一位遵從內心,舉重若輕、從容不迫的“壺叟”。